横河电机致力于运用其丰富的行业知识(不仅仅包括先进技术和工厂运营)解决客户和社会面临的问题。
“Co-innovating tomorrow”代表着横河电机致力于与各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以及朝着实现增长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共同创造新的价值——这是横河电机的精髓。
-
共同创新、实现循环经济社会
过去几年,地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适宜的温度、令人担忧的频繁台风和飓风以及暴雨洪水都是这一现象的证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2018年10月8日发布了一份令人吃惊的报告,如果在未来12年内未能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之内,将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风险是非常真实的,人们对这些风险的认识在很短的时间内急剧提高。需要采取具体措施,短期内必须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携手共进迈向未来、创造未来
多年以来,公司围绕着满足特定的角色和特定的需求进行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有一些产品线拥有多种型号,能够让用户以更具体的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但是没有两个用户面临的困难是完全相同的。今天,传统的“一刀切”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发人员与用户以及其他相关方密切合作,创建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每个用户的问题,尽最大可能实现价值。
-
共同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近乎疯狂的发展步伐正在引起商业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IIoT)、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企业紧跟发展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由于存在很多未知因素,他们发现对自己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想法令人望而生畏。根据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只有不到5%的受访者成功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想要在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变革中取得成功,企业必须首先理解这一概念,清楚客观地确定自己的需求,这需要一个经验丰富、忠实的合作伙伴给予支持和指导。
-
区域能源的循环治理
2019年6月在日本大阪举行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废弃物破坏全球环境威胁人类健康的问题被提上议程,其中一个焦点是如何应对海洋塑料的污染。考虑到现代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完全消除废弃物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产生、资源循环利用和将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等倡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利用AI创造未来
它始于20世纪中叶,采用了基于人工智能(AI)的基本演绎推理程序。到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被应用于知识的获取。我们现在正处在第三次人工智能的浪潮——机器学习时代——,这股浪潮主要由杰弗里·辛顿教授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关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性论文引发的,但我们中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根本目的和潜力,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这股浪潮的巨大力量呢?
-
从自动化到自主化: 工业的下一次迭代
制造业自动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它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但自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引入装配线以来,最重要的变化实际已经发生了。
-
为通往可再生能源之路扫清一切障碍
世界人口大约以每天22万的速度增长。按照这个速度,预计到2050年能源需求将增长50%。然而,目前仍有数十亿人无法用上电。我们必须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可持续的方式生产电力。
-
工业自主化带领我们走向未来
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限制了货物的流通、人员的流动,全球需求骤降。经济活动被大幅放缓、油价暴跌、供应链严重受损。企业和社会被迫加速推行数字化,以减少人际交往需求。
-
技术上的勇于探索为生物学带来了新的洞察力
与传染病的斗争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事实证明,病毒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难以捉摸的特性,无数如疫苗、抗病毒药物的医学进步也无法将其彻底消灭。今天,世界正被新病毒——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控制。目前正在努力研发战胜COVID-19的疫苗。但是,要真正阻止细胞被入侵,减缓乃至阻止病毒的扩散,用健康的细胞恢复或替换被感染的细胞,则需要世界上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
掌握共生艺术:一个勇往直前互利互惠的新世界
全球仍处于病毒大流行的伤痛之中,这场疫情极大地限制了社会和商业活动,扼制了个人消费。人们意识到,今后全球社会可能会和新冠病毒共存,虽然疫苗的开发和批准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新进展,但是重建和调整停滞的经济格局必须考虑病毒共存这个因素。多家公司都在其计划中加入了环境问题,“绿色复苏”一词的出现证明了企业界对环境的关注。全世界155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联合签署了一份声明,呼吁各国政府“新冠疫情经济援助和复苏工作要遵循气候科学的发展规律”。个人、公司和政府必须抓住这个充满矛盾和机遇的时代,共同努力构建共生、可持续的经济环境。
-
水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
正如俄罗斯宇航员Yuri Gagarin在1961年历史性的太空探索中所说的“地球是蓝色的”这句话暗示的那样,地球上的大部分水都是海水。遗憾的是,只有0.01%的淡水可供人类直接使用。水不仅用于饮用和日常生活,而且在粮食生产和经济活动中支持着人们的生活。然而今天,气候变化和全球人口增长,使水资源的稳定供给变得非常困难。到2050年,预计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将面临水资源短缺——因为那时全球人口将增长到90亿。由于粮食需求的增加、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增长,预计对水的需求将增长,因此全球水资源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
共生经济:通过互联的力量创造价值
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7亿,比2020年增长近25%。人口的增长刺激了经济活动,并导致资源的更大消耗。在大规模生产和消费经济中,这也意味着废物的大量增加,以海洋塑料污染、气候变化、热带森林消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形式增加了全球环境的负担。为了帮助避免这场危机,需要一个从共生角度设计的可持续性共享框架。我们必须跨越组织界限,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水和其他关键资源。以这种方式应对,不仅可以避免打破地球界限,还可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